發展性評價的基本內涵
來源:中國教師資格網 發布時間:2021-08-16 21:10:00
1.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發展
關注學生、教師、學校和課程發展中的需要,突出評價的激勵與調控的功能,激發其內在發展動力,促進其進步,實現自身價值。
2.體現的教育觀念和課程評價發展的趨勢
關注人的發展,強調評價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發展,重視被評價者的主體性與評價對個體發展的建構作用。
3.評價內容綜合化
重視知識以外的綜合素質的發展,尤其是創新、探究、合作與實踐等能力的發展,以適應人才發展多樣化的要求。
4.評價標準分層化
關注被評價者之間的差異性和發展的不同需求,促進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發展的獨特性。
5.評價方式多樣化
將量化評價方法與質性評價方法相結合,適應綜合評價的需要,豐富評價與考試的方法。如成長記錄袋、學習日記、情景測驗、行為觀察和開放性考試等,追求科學性、實效性和可操作性。
6.評價主體多元化
從單向轉為多向,增強評價主體間的互動,強調被評價者成為評價主體中的一員,建立學生、教師、家長、管理者、社區和專家等共同參與、交互作用的評價制度,以多渠道的反饋信息促進被評價者的發展。
7.關注發展過程
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地結合,使學生、教師、學校和課程的發展過程成為評價的組成部分;而終結性的評價結果隨著改進計劃的確定亦成為下一次評價的起點,進入被評價者發展的進程之中。
練習題:
1.下列做法中不能體現評價標準多元化的是( )。
A.在評價小組協作成果時,既參考最終的作品,也考查小組各成員的參與度和協調情況。
B.給出學生最終成績時,不只依據測驗的成績,還結合小組協作情況和平時的課堂表現等。
C.在教學單元結束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,既有教師參與,也有學生參與互相評價。
D.在評價時,不僅關注學業成績還關注個體發展的其他方面,如學習態度、創新精神、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。
2.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成績,更要關注學生多方面的發展潛能,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要,這要求評價理念和方式的修正改進。以下不能體現新課程教學評價理念的做法是( )。
A.評價功能人本化 B.評價形式多樣化
C.評價主體等級化 D.評價主體多元化
參考答案及解析
1.【答案】C。解析:評價標準是群體成員以規范來作為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舉止、是非善惡的標準。新課改倡導評價標準多元化、評價方式多樣化、評價主體多元化等。A、B、D三項均說明了在評價時應參考多元標準,而不是只關注單一的方面,體現了評價標準的多元化。C項體現的是評價主體的多元化。
2.【答案】C。解析:新課程倡導以人為本,新課程倡導的教學評價的理念主要體現為:①評價的目的在于促進發展,突出評價的激勵功能,關注學生;②與課程功能的轉變相適應;③體現的教育觀念和課程評價發展的趨勢;④評價內容綜合化;⑤評價方式多樣化;⑥評價主體多元化;⑦關注發展過程。
備考交流群
歡迎關注(教師資格證備考群 )
及時掌握教師資格考試信息,備考資料即刻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