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秋戰國的改革變法_中公網校
400-900-8885

春秋戰國的改革變法

來源:中國教師資格網    發布時間:2021-08-16 21:10:00

在教師資格考試當中,有那么一部分知識,考察比重不少但是又不是技巧類,只能依靠大家平時的積累,相信大家已經想到了,就是文化素養。這一部分雖不是教師資格中的考察重點,但是如果這部分內容能夠牢固掌握一定會使你的成績更加優異,那么今天給大家主要梳理文化素養中的中國古代史—春秋戰國的改革變法,希望大家能夠結合故事感興趣的記憶這部分的內容,給大家的備考增加有效性。

在講這部分內容之前,先明確一下這部分的考情,文化素養在教師資格考試中,形式都是客觀題,都偏向于識記內容。

(一)春秋戰國的改革變法

1.李悝變法:是指在戰國時期魏國的魏文侯當政時,任用李悝為相,進行變法改革。李悝在政治上,主張廢止世襲貴族特權,選賢任能,賞罰嚴明。經濟上,主要實行盡地力、平糴法。極大地促進了魏國農業生產的發展,使魏國因此而富強。

2.吳起推行變法后,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富國強兵的作用,加速了楚國封建化的進程。然而,吳起變法觸動了權貴的利益,遭到舊貴族的反對。公元前381年,楚悼王病死,舊貴族發動叛亂,包圍王宮,用亂箭射死了吳起,變法運動宣告失敗。楚肅王繼位后,按律法把射殺吳起同時射中楚悼王尸體的人全部處死,受牽連被滅族的有七十多家。

3.趙武靈王胡服騎射:戰國時期,面對衰落的趙國,趙武靈王決心改革,學習胡人的裝束和騎射,以達到強國目的。

4.申不害變法是戰國時期法家人物申不害在韓國境內進行的改革。申不害除了與其他法家人物一樣講法治外,主要強調君主的統治之“術”,即任用、監督、考核臣下的方法。他認為君主委任官吏,要考察他們是否名副其實,工作是否稱職,言行是否一致,對君主是否忠誠,再根據了解到的情況進行提拔和清除。“術”的提出,對于當時建立官吏的任免考課制度,有相當重要的意義。變法使韓國國內政局得到穩定,貴族特權受到限制,百姓生活漸趨富裕。

5.鄒忌改革:齊威王和鄒忌進行政治改革,接受臣下意見,注意選拔人才,除去不稱職的奸吏,獎勵得力的將領和官吏,其目的是:在鞏固統治秩序的同時,謀求國家的富強,這自然也有利于社會生產的發展。因而經過一番改革,齊國在政治、經濟上都有了新氣象。

6.樂毅改革,又名燕昭王改革。樂毅在燕國受到燕昭王的重用后,便在燕昭王的大力支持下,對燕國的政治、經濟、軍事等領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,史稱樂毅改革。

7.商鞅變法:戰國時期,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后,決心圖強改革,便下令招賢。商鞅自魏國入秦,并提出了廢井田、重農桑、獎軍功、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,深得秦孝公的信任。于是,便任他為左庶長,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,先后兩次實行以“廢井田、開阡陌,實行縣制,獎勵耕織和戰斗,實行連坐之法”為主要內容的變法。經過商鞅變法,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,軍隊戰斗力加強,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。

那么為了檢測大家有沒有掌握這部分的內容,我們來小試牛刀。

1.樂毅在燕國受到燕昭王的重用后,便在燕昭王的大力支持下,對燕國的政治、經濟、軍事等領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,史稱( )。

A.商鞅變法 B.樂毅改革 C.鄒忌改革 D.申不害變法

1.【答案】B。解析:本題考查的是中國古代史。樂毅改革,又名燕昭王改革。樂毅在燕國受到燕昭王的重用后,便在燕昭王的大力支持下,對燕國的政治、經濟、軍事等領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,史稱樂毅改革。故本題選B。

2.經過( ),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,軍隊戰斗力加強,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。

A.樂毅改革 B.鄒忌改革 C.商鞅變法 D.李悝變法

2.【答案】C。解析:本題考查的是中國古代史。戰國時期,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后,決心圖強改革,便下令招賢。商鞅自魏國入秦,并提出了廢井田、重農桑、獎軍功、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,深得秦孝公的信任。于是,便任他為左庶長,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,先后兩次實行以“廢井田、開阡陌,實行縣制,獎勵耕織和戰斗,實行連坐之法”為主要內容的變法。經過商鞅變法,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,軍隊戰斗力加強,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。故本題選C。

 

備考交流群

  歡迎關注(教師資格證備考群 )

  及時掌握教師資格考試信息,備考資料即刻領